搜索
行业动态 NEWS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能见度气象站:能见度气象站观测高度一般在多少米

2025-06-28

  能见度气象站是专门用于实时监测和报告大气能见度水平的专业设备,核心功能是通过光学或电子手段量化空气透明度,为交通、航空、环保等领域提供关键安全预警。能见度气象站的观测高度需综合考虑大气边界层特性、地表干扰因素及观测目标场景,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标准高度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能见度气象站g


  一、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站(标准站)

  观测高度:通常为 2 - 3米(距地面垂直高度)。

  设计逻辑:

  避开地面植被、建筑物等近地表障碍物的直接干扰,确保传感器处于大气边界层的“中性层”,数据更接近人类活动高度的实际能见度(如道路、机场跑道附近的视线范围)。

  符合世界气象组织(WMO)及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与温湿度、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高度保持一致性(如风速仪标准高度10米,能见度站高度需与之形成垂直梯度参考)。

  二、交通领域专用能见度站

  1. 公路/铁路能见度监测

  观测高度:

  一般路段:2-4米(安装于道路两侧立柱,略高于路面,避免车辆尾气、扬尘直接影响)。

  桥梁/隧道入口:3-5米(防止桥面雾气、隧道内气流扰动导致数据偏差,同时兼顾高处视野)。

  典型案例:高速公路团雾监测站常安装于护栏立柱,高度3米,实时监测行车视线范围内的能见度变化,为限速管控提供依据。

  2. 机场跑道能见度站(RVR观测)

  观测高度:

  标准跑道视程(RVR)传感器:1.5-2米(贴近跑道表面,模拟飞行员着陆时的视线高度,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RVR观测需反映距跑道面1.5米处的能见度)。

  辅助监测设备:可搭配更高位置(5-10米)的能见度仪,用于分析低空大气垂直能见度梯度,避免逆温层等现象导致的误判。

能见度气象站


  三、特殊场景下的观测高度调整

  1. 海洋/港口监测

  观测高度:5-10米(安装于灯塔、码头高台或船舶桅杆,高于海浪飞溅区域,避免盐雾、水汽直接附着传感器,同时减少海面反射光干扰)。

  2. 高山/高原观测站

  观测高度:2-3米(与常规站一致,但需考虑地形影响——如山顶站可能因风速大、气压低导致能见度数据波动,需结合周边障碍物高度调整,确保传感器处于“自由空气”区域)。

  3. 应急移动观测(便携站)

  观测高度:1.5-3米(可根据需求临时架设,如灾害现场需快速部署时,使用三脚架固定在1.5米高度,贴近人员活动视线;森林火灾监测时可升高至5米以上,避开树冠层遮挡)。

  核心标准:常规场景下,能见度气象站的观测高度以 2 - 3米为基准,符合气象观测规范与人类活动高度的视线匹配原则。

  场景适配:交通、海洋、应急等领域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高度,核心目标是确保传感器处于无遮挡、少干扰的“代表性”观测位置,数据能真实反映目标区域的能见度状况。

Copyright © 北京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5757号-5
主营产品: 高速公路自动气象站   铁路气象站   机场气象站   车载移动气象站   非接触式路面状况传感器   能见度传感器   城市内涝积水监测系统   隧道环境监测仪器   隧道超声波风向风速监测仪   隧道COVI监测仪   隧道外光亮度监测仪   自动雨量站   光伏气象站   一体化气象站   小型自动气象站